2026 到 2050 的電力去碳化:2030 年再生能源 30%、燃煤 20%、天然氣 50%;2050 年:再生能源 60-70%、低碳能源 30-40%
提出背景:
再生能源原預計是 2025 年,那何以延遲一年,主要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因為我們使用的電量增加,母數增加,所以它的這個比,就沒有辦法佔比到 20%,所以必須要再多一年的時間建置,那第二個是三年的疫情,造成在太陽能發電或風力發電的建置上面,產生了一些困難,但是在 2026 年這個目標就可以完成。(賴清德 2023-10-19「2024 國家希望工程」國政願景發表會 :淨零轉型,永續台灣)
「(記者提問:反對陣營質疑沒有核能無法達到淨碳目標?為什麼要排斥核能,是不是意識形態問題?)馬前總統是主張重啟核四,所以在他的任內,主要的重點都放在核四的重啟,以至於新建的電廠才一座、三個機組,總共 268 萬千瓦的裝置容量,可是核四已經經過公民投票,已經無法再去重啟,已經沒有重不重啟的問題,因為人民已經做出最後的決定。
那核一、核二、核三,之所以為社會所疑慮,主要有兩個,一個就是核廢料,第二個是安全的問題,那到底我們要不要核一核二核三延役,我們除了要去考慮安全性的問題、核廢料的問題以外,我們還要去考慮法律的問題,還有民意的問題,以及在執行上可不可能的問題。
那因為根據法律,我們最後一個機組是核三廠的二號機,它在 2025 年年中就運轉期滿,依法要除役,這也是為什麼蔡英文總統提出,2025 非核家園的目標,蔡總統不是在核一核二核三的機組還可以依法運轉的狀況之下,硬要把它停止,然後來達到非核的目標,不是,是因為法律原先就規定最後一座機組核三廠的二號機,必須要在 2025 年年中除役,在這種狀況之下,蔡總統才提出第一次的能源轉型,就是減煤、增氣、展綠、非核,第一次能源轉型,這中間沒有意識形態的問題,只有依法行政,還有順應國際世界潮流的問題。
那第二個就是說,如果未來新的技術有辦法解決核能的安全、還有核廢料的問題,我相信社會會接受的,在那個狀況之下,當然政府不會排除安全,沒有核廢料的核能的運用。」(賴清德 2023-10-19「2024 國家希望工程」國政願景發表會 :淨零轉型,永續台灣)
「(記者提問:天然氣的比例多高會影響到國家安全風險?對液化天然氣未來有什麼規劃?對再生能源的發展是否有足夠信心?)我們在 2030 年的時候,再生能源會到 30%,由 20% 到 30%,但是我們會優先降燃煤,燃煤 30% 降到 20%,天然氣還是維持在 50%;可是再到 2050,達到淨零轉型的那個時間點,那主要是靠再生能源,不是只有太陽能發電或風力發電,而是一個多元的綠能,特別是會著重在氫能源的發展,那時候天然氣的使用量,也會跟著大量減少,以上說明。」(賴清德 2023-10-19「2024 國家希望工程」國政願景發表會 :淨零轉型,永續台灣)
政見細節:
政策大方向為「啟動第二次的能源轉型,以建構智慧共享的綠能戰略」。
- 2026 年:再生能源 20%、燃煤 30%、燃氣 50%
- 2030 年:再生能源 30%、燃煤 20%、天然氣 50%
- 2050 年:再生能源 60-70%、低碳能源 30-40%(20-27% 燃氣/CCUS、9-12% 氫能)
2026 到 2050 的電力去碳化,我們在 2026 年可以達到 20% 的再生能源,30% 的燃煤,然後 50% 的天然氣發電。那在 2030 年的時候,我們希望能夠將再生能源,由 20% 提高到 30%,然後燃煤 20%,天然氣 50%,也就是說我們先增綠能,先減燃煤,然後逐步邁向 2050淨零轉型的目標,那個時候完全沒有燃煤的發電、燃煤的機組,就做作備用的機組,另外其中有 9% 到 12%,是用氫能,那另外 20% 到 27%,那我們是用碳捕捉,還有用其他的燃氣的方式來進行。(賴清德 2023-10-19「2024 國家希望工程」國政願景發表會 :淨零轉型,永續臺灣)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
此目標無法加速減煤進程目前再生能源占比目標乃依循當前行政部門所提出的2030年時風力達到13.1GW以及光電31GW所提出的規劃,唯此目標無法加速減煤進程,亦不利加嚴台灣2030減碳目標。
民間訴求:
1.為回應國際加速能源轉型趨勢,確保滿足台灣企業綠電需求,以及加速減煤期程,應訂定更為積極的再生能源發展目標,2030年時再生能源占比應提升至40%。
2.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至40%時,可在非核家園條件下,將燃煤發電占比削減至10%以下,才符合2030年時已開發國家無煤,2040年全球均無煤的目標。
- 查核單位
READr
侯賴再生能源目標相同,核能不同2024 年總統候選人侯友宜提出相似政策,2050 再生能源要達 57%,差異在於還要發展核能 18%。